如何解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随意加水的问题

2017-11-11   作者:华瑞橡胶   点击量:0
 1.大力推广和应用自密实混凝土

农民工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随意加水问题最理直气壮的理由就是:混凝土流动性欠佳。其实,混凝土企业不是没有能力解决混凝土性能欠佳的问题。现在对有一定实力的混凝土企业而言,自密实混凝土的设计、制备技术已十分成熟,并非难事,只是施工单位不愿意额外支付自密实混凝土所增加的生产成本。施工单位普遍认可,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需要增加成本及售价;但是提高混凝土坍落度等级或耐久性能等级需要增加成本及售价,还很难让施工单位接受。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自密实混凝土在日本发展起来。日本发展自密实混凝土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解决熟练技术工人的减少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高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在我们国家同样愈加突出,所以才导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随意加水,以及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久治不愈的问题。因此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发文,鼓励在适宜的混凝土结构中大力推广应用自密实混凝土,取消混凝土浇筑振捣工人,可以保留少数收面及养护等辅助工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规范施工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不良影响。

通过大力推广应用自密实混凝土,也可以极大地推动当前住建部和工信部开展的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从而带动提高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建筑工程质量。

2.2 明确施工单位是混凝土结构质量的责任主体

从标准规范的角度而言,混凝土结构质量的责任主体是明确的,但表达的并不直观、清晰,加上混凝土企业的弱势地位,从而导致当混凝土结构质量出现问题时,主导权、解释权在权势单位手里,混凝土企业找不到十分明晰的责任划分依据,也不敢理直气壮地维护自身权益,为了回款或声誉只能忍气吞声,更加助长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随意加水等不规范施工行为的嚣张气焰。所以现在的施工单位根本不在乎施工质量好坏,反正所有混凝土问题可以找混凝土企业承担。近年来国家、省市主管部门下发了一系列关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方案、措施,但是没有一条是针对如何监管、提高施工过程质量的措施。所谓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只要是涉及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最终还是转嫁到混凝土企业身上。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怎么可能得到切实提高?因此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刊登的采访北京科技大学刘娟红教授的新闻报道标题就是《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首先要分清责任》。混凝土的高性能并不代表混凝土结构的高性能,如果质量责任不明确,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没人关注,施工质量监管形同虚设,无人追责,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难以达到最终目的。